科技创新引领地质工作,鼎力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全国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讨会顺利召开

作者:杨健 赵卫华 发布时间:2017-12-04 阅读次数:

为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17年12月1-3日,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讨会。通过活动构造调查、地应力测量与监测、工程地质调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交流,研讨未来发展动态与趋势,为新时代地质工作支撑美丽中国建设献计献策。

李廷栋院士、邓起东院士、康玉柱院士和局水环部郝爱兵主任等专家领导与会指导,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环境监测院等33家单位、近11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马寅生副所长主持。邢树文所长指出,地质力学研究所自20世纪中期以来,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在活动构造和地壳稳定性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完成了我国西南大三线建设、大亚湾核电站、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选址工作,邢台、唐山地震之后,参加了 “北京市地震地质会战”和“京津地区地震地质研究”,对北京地区地形变与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改革开放后,支撑开展深圳市、北京地区、宁波市、西安市等城市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服务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2000年以后,结合滇藏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汶川地震灾区等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断裂和地壳稳定性评价、第四纪环境地质调查与灾害效应研究等工作,支撑了重大工程建设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2016年至今,地质力学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重要活动构造与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工程”,支撑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撑服务“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同时在实施以上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领域多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或方法。邢树文所长强调,新时代赋予地质工作新机遇、提出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新形势,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下一步地质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郝爱兵主任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重点任务都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强调:一是城市地质工作理念要提升、工作思路要转变,地调科研不能只是做项目,要当成事业来做,要积极主动参与城市地质工作,加快转型发展。二是要拓展地质工作领域和内容,要以城镇化发展新空间、新资源和构建城市资源环境安全新体系为需求,推动新型城镇化绿色、安全、智慧发展,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三是要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联动、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机制,开展重大地质科技问题攻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四是希望与会院士专家对全国活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调查、城市地质工作和地调局水工环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以便更好地提升地质工作的服务水平。

与会院士和专家围绕活动构造、区域地壳稳定性研讨主题,充分交流了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和认识,进一步梳理了重大地质科技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和战略重点。

会议还对“活动构造调查、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等工作的中长期总体调查规划建议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活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调查应与构造体系研究相结合,充分考虑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联合作用动力背景对欧亚板块构造体系的影响,编制活动构造体系图;以地壳稳定性评价为目标,利用大数据和地质云平台,加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科技创新,建立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台网科学装置,揭示内外动力地质耦合作用下活动构造、构造应力场、地质灾害、工程地质、地壳稳定性等成生联系的科学规律,评价活动构造可能诱发的工程灾害效应,探索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体系和风险防控技术;探索四维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技术体系,更好服务城市地质调查与经济区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


邢树文所长致辞


马寅生副所长主持会议


郝爱兵主任讲话


研讨会现场 

访问次数 : 
37171986